导师先锋 | 特种医学初心引领 疾病防治砥砺前行——记特种医学研究院职业损伤与疾病导师团队

发布者:孙金超发布时间:2023-12-18浏览次数:10

在特种医学研究院,有一支极富声望的研究团队——职业损伤与疾病研究生导师团队,汇聚了国内外特种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顶尖的专家和学者。他们依托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实力,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技能的生物医学专家。他们致力于将医学前沿与职业损伤和疾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应用紧密结合,在职业损伤与疾病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转化应用研究及防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耕研究  砥砺前行

“以国际科学前沿为导向,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强与国际知名团队合作交流,走出去、引进来,才能使我们成为高水平且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团队。”团队发起人、特种医学研究院院长高永静自组建团队至今始终初心未改,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2014年至2022年,高永静连续9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神经科学或基础医学专业榜单。2020年起,她更是跻身中国区神经科学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团队其他成员王国华、刘通、刘东、张志军、陈忠平等,也在各级各类学术协会中担任副主任委员、理事长、副秘书长等要职。他们以创新的科研态度和扎实的学术实力,不断推动职业损伤与疾病研究领域发展。

过去五年,团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千人计划项目达14项之多,同时承担了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以及多项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这些项目的总经费累计超过2000万元,充分展现了团队在科研实力和项目承担能力上的雄厚实力。

团队不仅在学术领域展现出深厚的底蕴,更在实践中锐意进取,不断推动创新。他们成功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了实质性贡献,为学术界和医疗实践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团队先后荣获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等累计10余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励。这些荣誉和奖项不仅是对团队学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他们实践创新和社会贡献的肯定。

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导师团队深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研究生的重要性,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术诚信视为首要任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导师们注重学术诚信、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人才。

“我们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损伤与疾病防治政策,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王国华教授介绍,团队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职业损伤与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等工作。以培养具备实际能力的学生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实践平台。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和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过去五年,团队指导研究生成功完成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训练项目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张贴海报30余人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获授权14项,2项专利实现产学研转化。团队培养的45名优秀毕业生,如今也在各自领域或选择继续深造,或走向国际舞台,均有着出色的表现。

在迈阿密大学药理学就读的顾军博士,是高永静指导的硕士生之一,如今已深度参与多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研项目,并发表了8篇SCI论文。高永静指导的另一位学生凌月娟,在三甲医院工作三年、发表2篇一区论文后,又选择回到特种医学研究院做高永静的博士生。她坦言,“在高老师身边做科研,不光有家的感觉,还会更有底气和动力。”

和凌月娟一样,王国华老师的学生叶莉莎在成为某著名国际医学期刊的编辑后,同样选择回到特种医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陈忠平老师的学生龙朦朦,则凭借硕士期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多个荣誉,顺利成为东南大学院士团队的博士生。

科技创新  推动发展

“科研创新需要一个好的问题意识,要多读文献,了解国内外最新科研动态,找到研究中的空白点和痛点。此外,还要跳出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激发新的创意和思路。”刘通教授说。

正因如此,团队成员以国际科学前沿为导向,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探索跨学科交叉,不仅揭示了职业损伤与疾病的发病机制,还通过新型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研发与应用,为职业损伤与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诊疗手段。在此过程中,团队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职业损伤与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等工作,同时为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等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五年来,团队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8项,横向转化课题经费超400万元。

“职业损伤与疾病研究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领域,为职工的健康和安全做出贡献。”高永静希望不断提升团队整体实力,开展更多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推动职业损伤与疾病研究领域发展,为特种医学事业和国家健康事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王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