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成长根基,启航研途新程——南通大学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周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者:吴丽发布时间:2025-09-16浏览次数:10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研究生新生第一课建设,帮助2025级研究生新生快速适应学术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明晰发展方向,9812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协同28研究生培养单位9职能部门面向2348名新生开展了南通大学2025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周”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围绕“思想文化浸润、科研素养锤炼、安全健康守护、成长发展赋能”四大维度,精心设计9场主题讲座与特色活动,覆盖校史校情、学术规范、心理健康、安全防护志愿服务等关键领域,为新生开启研究生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一、启幕明志:锚定航向,凝聚青春力量

98日上午,入学教育周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丽主持仪式。施佺副校长从南通大学“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切入,系统梳理学校百年发展沿革与办学成就,结合研究生教育使命对新生提出三点殷切期望:一是以“志存高远”为帆,锚定学术航向,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二是以“求真务实”为桨,深耕科研沃土,锤炼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创新思维;三是以“修身立德”为锚,铸就健全人格,在导学互动与集体生活中涵养优良品格。开幕式的举行,为新生明确了成长方向,凝聚了奋进力量。

二、精神传承:溯源张謇,厚植家国情怀

开幕式后,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院长、张謇研究院院长钱荣贵教授率先开讲,以“张謇精神的文化传承”为主题作首场报告。钱教授深入解读先校长张謇先生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与精神内核,从“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实践历程,到“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品格特质,生动展现了张謇精神与通大百年办学底蕴的深度交融。他勉励新生传承先贤“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将学术追求与社会价值结合,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报告让新生深刻领会了校史精神的内涵,进一步增强了“爱校荣校”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三、科研赋能:严守规范,锤炼创新本领

98日下午,两场科研主题讲座聚焦“规范筑基”与“能力提升”,为新生搭建学术入门桥梁。

首先,校科学技术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施振佺教授围绕“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作专题报告。施教授从国家政策要求、监督惩戒机制、学术不端典型案例三个层面,系统解读《学位法》等相关法规,结合科学道德宣讲与导师育人要求,引导新生树立“科研诚信是学术生命线”的意识。他强调,研究生需严守学术底线,熟练掌握引用规范、数据处理等方法,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为新生科研生涯筑牢“诚信防线”

随后,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建军以“科研能力提升”为题分享经验。高教授结合自身在中科院、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科研经历,从“学问的本质与科研思维培养”“学位论文核心要求与撰写技巧”两大维度展开,重点解析了研究生阶段从“知识吸收”到“学术创新”的身份转变路径。他强调,学位论文是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需注重逻辑架构、数据支撑与创新点提炼,为新生顺利度过科研初期提供了“实操指南”,现场新生纷纷表示“干货满满,明晰了科研方向”。

四、安全守护:筑牢底线,护航健康成长

99日上午,三场安全健康主题活动聚焦“风险防范”与“心理调适”,为新生校园生活保驾护航。

校党委保卫部(人武部)副部长、保卫处副处长陆建锋以“反诈宣传与安全教育”为题,结合近期高发的校园诈骗案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剖析网购客服欺诈、网络刷单返利、裸聊敲诈等新型诈骗手法。他提醒新生面对金钱转账时务必“核实信息、拒绝诱惑”,同时围绕校园防火(禁用违规电器)、交通安全(规范使用电动车)等要点,通过典型案例强化安全意识,帮助新生掌握实用防护技能。

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服务中心副主任赵霞副教授以《从知识习得到学术探索的能力升级》为题,针对新生从本科到研究生的“适应性困境”展开讲解。她深入分析了研究生阶段常见的思维转变压力、导学关系困惑、时间管理难题,并提出“情绪觉察—压力疏导—资源整合”的调适策略,通过团体辅导思路引导新生培育积极心理品质,为学术生活注入“心理能量”。

南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副处长、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李冰则以“以隐患为戒,筑安全之基”为主题,开展实验室安全专题教育。李处长介绍了学校实验室整体布局与风险等级,结合高校实验室事故案例,详细讲解危险源识别、防护装备佩戴、突发状况处置(如灭火装置、洗眼器使用)等要点,强调“实验室安全无小事”,需时刻紧绷安全之弦,为涉及实验研究的新生筑牢“安全屏障”。

五、实践育人:以行践知,书写青春担当

910日上午,两场实践主题活动聚焦“志愿服务”与“青春奉献”,引导新生拓宽成长视野。

校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施玮老师以“以青春践行使命用实践书写担当”为题,系统阐释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意义,介绍了学校“莫文隋”志愿服务品牌、乡村振兴调研等特色项目,并分享了“选题策划—团队组建—成果转化”的实践方法,鼓励新生在服务社会中提升综合能力。

随后,南通大学赴青海海南州“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代表带来青春分享。教育科学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袁希望介绍了在读研究生支教团的组织架构与服务内容,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4级研究生、第25届支教团团长邹胡健则讲述了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在西部支教中的感人故事——从克服高原环境挑战,到帮助牧区学生提升学业、开阔视野的点滴经历。他们以“用一年青春,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信念,鼓励新生到基层一线践行使命,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六、校史浸润:感悟底蕴,凝聚奋进力量

95日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陆续分批次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由校史宣讲团带领新生沉浸式感受学校百年历程。通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历史的实物展品,新生系统了解了南通大学从创办之初到如今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的奋斗轨迹,深刻体会了“祈通中西 力求精进”校训背后的精神传承。“老一辈通大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一名新生感慨道,“今后我会把个人科研目标与学校发展、国家需求结合起来,努力成为有担当的通大人。”

七、典礼收官:逐梦启航,共赴新程

912日上午,南通大学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为本次入学教育周随着开学典礼的成功举办画上圆满句号。典礼上,校领导、导师代表、老生代表与新生共同见证成长时刻,进一步强化了新生对“研究生”身份的认同感与使命感,也标志着新生正式开启学术新征程。

作为南通大学研究生全程、全员、全方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次新生入学教育周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通过“集中授课+实践体验+朋辈分享”的多元形式,实现了思想引领、学术指导、安全守护、成长赋能的全方位覆盖。下一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将持续总结入学教育经验,提炼特色做法,以更精准、更创新的育人举措,助力研究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林流)

(新生参观校史馆)